opt_ban

产业运营

OPERATION

为什么好政策会落得“一地鸡毛”?

发布日期:2024-09-10      阅读:     
返回列表

  

为什么好政策会落得“一地鸡毛”?

  两个案例中的工作任务★■◆,都是重要的工作,乡镇党委书记都很重视◆■,工作需要村一级来做或配合,但都没有列入乡镇对村级的考核范畴。负责具体工作的人就得去做村支书的思想工作,再由村支书去做群众工作★◆★。

  监督考核体系建立起来后■◆,基层推动工作的手段就更多了◆★◆■,用起来也更方便★◆■◆★,那么,啰唆、耗时的思想工作也就不再必要◆★★,或者逐渐减少★★◆◆■■。到乡村两级,干部有压力和“尚方宝剑”,做群众工作也没有那么多的耐心,农民思想通不通都得按要求办◆★★。

  对于乡镇一级来说,它的工作要落实到村一级,就必须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■◆★。村一级是自治单位,村组干部要调动起来,花的功夫和精力要比县里调动乡镇还要大。乡镇负责移风易俗的是宣传委员★■,他给各村支部书记下命令不是不可以,但是村支书听不听是另一回事◆■■。为此,他及他的团队就必须亲力亲为◆★★■■,到各村跑■◆■,往村组干部家里跑,跟村干部交心、交朋友◆■★★,让他们认识到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,共同讨论怎么把工作开展下去■★■■■,以让村干部自觉地去做这件事情◆■。他们不仅要召开村组干部会议★◆◆■■■,还要组织召开板凳会、院坝会、屋场会,把思想工作做到群众中去。在工作推进中,还要不断地下到农户家去看■★、去指导,听群众的意见和想法,村干部看到镇干部这么卖力,他们不卖力也就不好意思;群众看到镇干部都来了好多次,足见政府很重视★◆,事情很重要,对群众很有利,想不通的也慢慢地想通了,于是跟着做了。

  一是思想工作■■◆■◆。组织体系内的上下级关系看似不讲条件,其实上下级之间不仅仅是■◆■■◆◆“命令—服从”的关系,还有做思想工作与反馈意见的关系。上级布置任务后,不是强制下级执行,而是在下级思想不通、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下,通过面对面沟通意见、交流想法、支持下级的方式★★,使上级的意志变成下级的想法,下级思想通了◆■★,就一通百通◆■★。思想不通,下级带着一股气或思想包袱工作,就干不好工作■◆★■◆。讲道理、摆事实的过程★■◆◆★◆,加深了上下级之间的感情沟通■◆★、联系,上下级关系也就不那么僵硬死板了■■★,而是带有情感色彩。

  然而,在茅田乡我们并没有看到僵化的上下级关系和干群关系,原因就在于建始县在移风易俗中,并没有启动严格的监督考核制度。一方面移风易俗工作是县委书记重视的◆■★■◆,一定要着力去推动,另一方面县委书记又没有将这个事情纳入监督考核之中。那么,相关部门包括县委办★★■■★、宣传部怎样才能把工作落实下去?

  县委办要落实县委书记的具体指示★■,将指示变成政策◆★■★,并跟踪、监督政策执行效果★■■◆★■;宣传部具体制定政策■★■■★◆,推动、落实政策并保证政策效果。因为没有督察室、纪委、考核办作为工作推动的抓手,县委办◆■★★、宣传部就不仅仅是在办公室制作文件、下达任务★★◆■,还必须做以下两件事。

  县一级这样布置任务给乡镇一级■★■★■◆,乡镇也这样布置任务给村一级■◆★★。村一级与群众对接,既有考核问责的压力■◆★◆,也拿到了县乡的“尚方宝剑★■■◆◆”,那么它执行任务的态度,也必然是刚性的、傲慢的和不讲条件的。于是乎,干群关系★★◆★、党群关系就会变得相当僵化★■★◆◆★、对立。

  其二,没有监督考核◆◆■★■,中心工作既是下级党委政府的工作任务,也是工作推动部门的工作任务◆◆■,双方必须配合起来完成◆★,否则都有责任。如此◆★,工作推动部门就必须放下身段,多与下级协调沟通,做通下级的思想工作,让下级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,主动开展工作。这种上下级关系较柔性、有弹性★★★■◆■,相互间有一定的协商空间,下级的意见和实际情况能够得到充分反馈,任务、政策有一定调整空间◆★★◆■■,因而适应性较强。

  以上逻辑是,体制内的工作任务越重■★■◆★、要求越高、时间越紧,思想(群众)工作越难以实施,上级就越依赖“监督考核◆■■■”来推动工作,下级的压力就越大■◆■◆■★,他们就越可能加大监督考核的力度■★◆,“思想(群众)工作”越没有空间,工作也就越依赖◆■◆◆★“监督考核★◆★★★”,由此形成负反馈◆■◆★◆。体制若失去“思想(群众)工作★★”这个灵魂,必然刚性有余★■★,韧性不足■★★★◆◆。

  无论是做思想工作★★■◆■,还是做群众工作,都是细致耐心的工作,既需要情感投入,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,跟下级交心,也需要花费时间精力◆★★,次数要多■■■◆★★,方法还要对■★◆★■★。思想工作■■◆■、群众工作激发的是下级(群众)的主体性,让他们的认识★◆■■★、思想乃至感情起变化,产生工作的使命感和自觉性,他们才能积极主动■■◆◆■■、心悦诚服、任劳任怨地去干工作■■,才会在工作中有创造性和获得感。

  一是做通下级党委政府的工作,让他们不仅意识到这是县委书记重视的事情,更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★★◆■■◆,使他们思想上、认识上真正起变化,真正认为移风易俗做好了,就可以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带动其他工作★◆◆◆。只有这样◆★,下级党委政府才会真正重视■◆◆,真正花功夫★■◆◆★、花心思去推动工作。为此,工作推动部门就不能坐等下级来汇报工作,然后谈想法、布置任务,而必须不断地下到基层调研■★■◆、座谈■■◆、开会◆◆■,做通下级的思想工作。

  一起与笔者调研的州宣传部副部长曾在乡镇工作过数年★◆★■,他详细介绍了彼时收粮派款的经验。他说要想收上粮食、完成任务◆■★,就得与村支书建立感情。因为收粮派款是乡镇工作人员的工作,村干部只是配合,非他们分内事情,也没有现在的考核机制■★。副部长说,在村支书家只要酒一喝,村支书就会让你在家休息一下、醒一下酒■★■◆,他出去转一个上午,回来粮食就收了三分之一◆★◆■★。村支书的做法是到各小组长家走一走,让小组长去做群众工作◆■■★★★。如果你跟村支书到了称兄道弟的程度■★◆◆■,只要你一到村支书家,村支书没等你开口自己就垫钱把村里的税费给交了。但是如果你跟村支书关系不好,不接地气,村支书就会带你到各家各户转一圈■★,一个上午下来收不到两三家。村支书引路只是完成分内工作◆◆■,他不会真做农户工作,而乡镇干部做农户工作效果非常有限。

  二是群众工作★◆。党的基层组织与农民的关系,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,而是通过走群众路线、做群众工作,将农民争取到自己一边来■★★★◆,从而理解★■★、支持和参与自己的工作。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,也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,反馈群众意见,调整任务◆★★■、政策■◆,使之更符合群众的实际需求,这样与群众的鱼水情也就建立起来了。

  这与建始县对移风易俗、乡风文明工作的定位和态度有关系,即“很重要但不考核■◆★◆★”。该项工作是县委书记亲自推动、亲自抓的工作■◆◆★★★,属于典型的◆◆“一号工程”★■★■★。县委书记重视的长期工作,一般都会被定位为全县的中心工作。为了推动中心工作◆◆◆★,就要启动监督、检查、考核、问责系统,监督部门会把该项工作定位为年度专项监督事项◆■★★★◆,相关工作部门成立专门检查工作组不定期检查◆★★,考核部门则将该项工作列入年度综合考核,加大分值,或者进行单项考核,分值计入综合考核。这些配套工作■★,使得领导重视的工作变成硬任务,下级党委政府、领导干部才会打起十二分精神对待■■■★。

  在工作重要但不考核的前提下,思想工作和群众工作就变得重要★◆■,前者是体制内上下级的沟通机制■◆■★◆◆,后者是体制与社会的沟通机制◆◆◆■★。

  县委书记连续下乡蹲点调研,发现整顿乡风民俗是推动当地社会治理的“牛鼻子◆★■■★◆”★◆,通过移风易俗可以带动其他领域工作的提档升级,于是下达了关于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实施意见★■■◆◆。其中◆◆◆★■◆,“破除歪风陋习”要做的工作包括狠刹★★◆◆◆“攀比奢侈风◆■★■◆■”★◆◆■■◆“好逸恶劳风”“缠闹炒作风”■■★■“黄赌毒黑风”等■★◆。

  二是跟下级党委政府相关领导干部一起干活,共同推动工作开展■◆■◆。在一些具有带动性、影响性★■■★■、典型性的项目上■◆■◆★■,工作推动部门还必须亲自跟乡村两级工作人员一起想办法■■、出点子及亲自干活,这样才能调动下面人的积极性、热情,促使他们转变思想。上级部门都亲自下来干活了,下面的领导干部哪儿还有不重视★■◆◆◆◆、不积极的。

  党的十八大以后◆◆■,体制内的监督■■★◆、检查、考核、问责体系不断建立◆■■◆,从中央来讲是为了规范地方和基层的行为◆★◆★,构建规则之治;从推动工作的具体部门来讲,是为了强化工作的推动力度,使工作更好地落地。党政部门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被纳入党委政府督查考核的范畴,以此提高下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。党委政府则拉纪委、巡视(察)组进具体工作领导小组★■,类似强制下级干活。当然,与上级考虑不同,县一级党委政府更多考虑的是工作推动。

  有段时间在湖北建始县调研乡风民俗问题,时任建始县县委书记在2017年年底的时候,就意识到当地有些行政村乱象丛生,、阻挠工程建设、敲诈外来企业等应有尽有■★◆★■◆,表面上是民风彪悍,实质上是治理失序。

  村干部意识到这件事很重要,但是他们也没有雷霆手段★■,不能吓唬村民说这是上面的政治任务,不做也得做★★■■■。他们必须做通群众的工作,做群众工作★★◆★,无非是放下身段,深入群众之中,跟群众交朋友★■◆★■◆、讲感情★■,把道理讲通,同时也了解群众的想法、困难和意见★■★◆。移风易俗等都是对群众有利的事情★■■,工作并不难做通,关键是要做细■■★、做精、做到位。群众思想通了,认识到位了,自然就会主动配合工作,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中来。

  在布置任务、完成工作的过程中,布置任务的上级与承担任务的下级之间没有谈判空间,下级不能跟上级讨价还价★◆★。无论上级布置的任务符不符合下级实际情况,下级有没有条件完成,“有条件上,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■★■■★”,下级无法将意见反馈给上级■◆★★★,无法对任务进行调整和改进,下级必须硬着头皮、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。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,下级表现出不积极、打折扣或态度不好★■◆■■■,一直盯着的监督考核体系就会启动纪律程序。上级为了表明重视程度■◆★◆★■,会不断加大监督考核力度,下级因为害怕被问责、被处分★★■■★◆,就不得不加大刚性执行的力度。这个时候,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刚硬◆★■■◆★、直接,没有弹性★◆■、融通空间◆★◆◆。

  ■★“思想(群众)工作■■★■◆”需要花费上级较多的时间和精力,可谓劳神费力◆★,由于上级的工作越来越多■◆,没有时间、精力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,而且每项工作的期限要求越来越短,根本没留下做思想工作、群众工作的时间。

  思想工作、群众工作是体制的灵魂。思想工作疏通体制,使得体制有血■■◆、有肉★■★■■★、有温情■★,不那么刚性、死板、公事公办。群众工作则让体制与群众接触时鱼水交融★★◆■★,不那么生硬。

  茅田乡的移风易俗■◆、文明乡风建设除了整治人情酒席之外,还开展了庭院净化亮化美化工程。这个庭院工程,不仅要把屋外周边环境卫生搞好■★◆★★,如修通水渠、建花坛、摆垃圾桶、树路灯等,还对屋内设施摆设★★◆、房间衣物整理提出要求。按理说★★,屋内私密空间是农民最自由、最自主的空间,一般人会按自己的习惯打理,反感他人干涉。在其他地方,地方政府改厕政策基本上要弄出一地鸡毛,老百姓在旁边看,还不满★◆■■◆,茅田乡改造农民屋内空间,理应引发冲突和不满。但是事实上,该政策不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,而且受访的群众满意■◆,执行过程也相对平静◆■■★,没有发生不和谐事件。何故★■?

  “监督考核”和“思想(群众)工作”,是推动工作的两种不同的机制。★★◆■◆“监督考核”来得方便、直截了当,节省上级的时间◆■■★◆■、精力、注意力等资源,效果也立竿见影■■◆,因此,上级使用该方式越来越多。这就是基层工作推动越来越简单粗暴的原因。

  还有一个案例是,某副镇长做增减挂钩的工作。这是给乡镇赚钱的工作,党委书记很重视,但又无法通过考核村干部来督促村干部做这项工作,就将该项工作交给自己提拔上来的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副镇长。这项工作跟副镇长分管的工作不搭边,副镇长没法动员分管站所的工作人员一起去做村支书的工作,只能单打独斗。他首先去做自己所驻三个村的村支书的工作,因为相互一起工作的时间长、感情好,很容易做通,三位村支书都很配合◆■,主动去做群众工作,把工作做在全镇前头。副镇长再以这几个村为榜样去做其他村支书的工作,虽然其他村的工作没有那么好做■■■,但是他只要多下村与村支书沟通■★◆■◆■,工作就都会有推进。于是,在他一个人的努力下■◆,有两年时间每年给乡镇创收一百多万元。

  其一,有监督考核★◆◆■,工作推动部门就有“钦差■■■★”,有“尚方宝剑”◆★◆■,对待下级就不会那么客气■◆★■◆■,下级思想通不通都得做。所谓“通不通三分钟,再不通龙卷风”,说的就是这种刚性条件下的上下级关系◆◆◆◆★。这种上下级关系僵硬、刚性,下级没有还价、反馈空间,任务、政策得不到调整■★,适应性打折扣。

  受访的村支书介绍说★■■■◆,某老村干部做群众工作非常细致、到位★◆◆◆◆■、有经验,基本不留后遗症◆★■■,上下都满意。过去这种方式很奏效,但已不适应新的工作要求了,因为等他做通群众工作,早过了上级规定的工作期限。所以,许多工作也就不再通过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来完成★■。

  该县茅田乡从2018年起连续三年在移风易俗◆◆◆■★★、文明乡风建设上有不同的工作创新。经过三年整治,建始县相关工作已常态化■◆◆★◆★,取得了巨大成绩。最典型的是三道岩村★◆■★◆◆,该村在人情酒席上规定“三个不超过一百”,人情礼金不超过100元,一桌酒席不超过100元★★■,一条香烟不超过100元。有个六十多岁的农民违背村规民约办酒席★■★,后经说服教育认识到了错误,主动向全体村民写公开检讨信。

  当思想工作、群众工作退却后■■★■★,体制就只有规则◆■◆◆★◆、制度和工作关系◆★◆★■,上级对下级只布置任务和下达要求,而缺乏对下级的关心、关爱和支持,下级对上级也只是完成任务,而不是发自内心地要把工作干好,对上级■◆■★■★、对领导负责。干群关系发生变化★■,在干部这边,是为了完成工作★◆◆★★,在群众这边想不通,就觉得不关自己的事,于是,普遍出现干部干、群众看的现象★★◆★,干部干了群众还不满意。干部为完成工作而完成工作,很容易把工作做成。